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23年 第9卷 第5期    刊出日期:2023-10-20
    上一期   
    专题研究
    医学院校课程思政的理论与实践
    胡正娟, 宋曼璐, 王婷, 荣霏, 郭蕊, 邹彤, 刘芳
    2023, 9(5):  545-549.  doi:10.3969/j.issn.2096-045X.2023.05.001
    摘要 ( 94 )   PDF (693KB) ( 4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课程思政既是课程观,又是教育教学理念,更是一种育人的实践活动。其目的是发挥课堂主渠道作用,实现价值引领和知识传授的有机统一。首都医科大学立足医学特色,在强化顶层设计、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提升育人能力等方面作了积极探索,取得了一定实效。
    生理学课程思政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张知非, 黄海霞, 李利生, 王伟
    2023, 9(5):  550-554.  doi:10.3969/j.issn.2096-045X.2023.05.002
    摘要 ( 85 )   PDF (741KB) ( 3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生理学课程思政建设旨在于生理知识传授过程中实现立德树人,顺应“新医科”的要求。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立足于学生成长的需要,紧扣教学目标、内容、方法、活动、评价等教学过程中的关键环节,注重学生能力培养和价值观塑造,以提升思政素养。以正确三观引领学生成长,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占领三尺讲台,密切结合时事,讲生理、讲政治,不断创新,开启价值引领下的生命奥秘探索之旅,培育新时代卓越医生。
    人体解剖学课程思政建设的探索与实践——以北京协和医学院为例
    刘伟, 顾怀宇, 刘克, 申新华, 李文婷, 马超
    2023, 9(5):  555-558.  doi:10.3969/j.issn.2096-045X.2023.05.003
    摘要 ( 96 )   PDF (687KB) ( 3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在临床医学(八年制)专业的人体解剖学教学工作中,坚持科学发展观,将思政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将大学生培养成全面发展、掌握现代科技知识、富有创新精神和家国情怀的高级医学专业人才,是时代赋予我们的一项非常紧迫的任务。北京协和医学院基础学院人体解剖学系秉承“尊科学济人道”的百年协和精神,将专业知识和技能培养与医学生的职业素养和人文教育紧密结合,在课前、课中、课后开展了一系列有益的尝试,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医学信息检索课程思政案例教学探索与实践
    杜建杰, 李宁, 黄芳
    2023, 9(5):  559-563.  doi:10.3969/j.issn.2096-045X.2023.05.004
    摘要 ( 46 )   PDF (891KB) ( 3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在高校积极推进课程思政建设的背景下,本文探讨信息素养教育应该承担的责任使命及开展课程思政教学的意义,挖掘可以融入课程的思政元素,设计课程思政教学检索案例,制定教学方案并应用于教学实践。通过问卷调查进行教学效果评价,总结课程思政案例教学的积极作用,针对存在的问题做出教学反思,提出课程思政教学的改进措施,以充分发挥信息素养教育的协同育人作用。
    消化系统疾病诊治新进展课程思政建设探索与实践
    黄鑫源, 邢洁, 张倩, 武珊珊, 万文慧, 梅雪岭, 张澍田
    2023, 9(5):  564-568.  doi:10.3969/j.issn.2096-045X.2023.05.005
    摘要 ( 95 )   PDF (699KB) ( 2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研究生教育工作的重要指示,首都医科大学消化病学系教学团队对研究生课程消化系统疾病诊治新进展教学中的思政元素进行挖掘,并用多种教学方法探索将授课与思政教育进行融合。在教学实践中强调教学传承的重要性,以医学大师的智慧和奉献为底色,将教学团队成员的职业精神融入医学教育,并提出了课程思政建设的指导设计思路,包括优化教学体系、挖掘思政元素、创新教学模式、强化教师育才使命,促使思政教育在课程体系中的有机融合,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支撑。
    人才培养
    “层阶-联融”创新拔尖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
    吴遵秋, 曾柱, 孙见飞, 钟曦, 吴宁
    2023, 9(5):  569-574.  doi:10.3969/j.issn.2096-045X.2023.05.006
    摘要 ( 991 )   PDF (1634KB) ( 1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依托贵州医科大学基础医学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利用贵州省“一流平台、一流师资团队”两个项目政策和经费支撑,围绕培养创新拔尖人才的核心任务,坚持“以生为本,推进四个回归”,联合七大实验教学平台,强调信息技术与实验教学深度融合,突出医学教育基础阶段实验教学在医学生创新人才塑造中的重要地位,构建具有中国地方医学高校特色的“层阶-联融”创新拔尖人才培养模式,为区域性实验教学革新提供新方案。
    国际化护理人才培养实践与探索
    季美华, 郭巧红, 刘均娥, 武艳, 马路, 张晨, 肖倩, 庞文云, 王娜, 李朝煜, 王松灵
    2023, 9(5):  575-580.  doi:10.3969/j.issn.2096-045X.2023.05.007
    摘要 ( 55 )   PDF (692KB) ( 2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在护理专业学科建设的基础上,探索国际化护理人才培养,以满足国际化护理人才的需求。本文以国际化护理人才所需知识与技能为基础,以提升学生综合能力为导向,结合国内外相关规范、标准及可借鉴的先进护理理念,构建适应中国护理学科发展需求的国际化护理人才培养模式,以提升国际护理人才胜任力。
    从访学途径提升中医药文化育人实效性的探索与思考
    刘凤琪, 戚文涛, 刘昊鹏, 刘长利, 朱智耀
    2023, 9(5):  581-585.  doi:10.3969/j.issn.2096-045X.2023.05.008
    摘要 ( 39 )   PDF (680KB) ( 1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中医药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核心价值是职业道德、社会公德和个人品德的有机统一,发挥中医药文化育人功能对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首都医科大学中医药学院自2012年针对入学新生开展中医药文化访学活动,通过踏访中医药文化的物质形象载体,以项目化任务形式唤醒学生学习的自我意识,强化学习自我体验,促进学习自我实现,从而能够挖掘、感知中医药文化的物质形象载体承载的中医药文化核心价值,不断深化学生中医药文化底蕴,达到巩固专业思想,增强自主学习能力,促进集体意识培养和个性化发展交融共进的目的,提升了中医药文化育人的实效性。
    以创新能力培养为重点的中药学专业产教研融合实践教学体系构建
    朱栋, 吴啟南, 曹鹏
    2023, 9(5):  586-591.  doi:10.3969/j.issn.2096-045X.2023.05.009
    摘要 ( 52 )   PDF (890KB) ( 3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高层次创新型人才培养离不开实践教学。针对中药行业急需的高层次中药学创新型人才培养的短板问题,研究产业发展需求的中药学拔尖创新型人才的特征要素,坚持以创新能力培养为重点目标,构建“产教研融合”的中药学专业人才培养实践教学体系,探索以创新能力提升为导向的“产教研融合”实现路径,以培养适应国家中医药战略需求的中药学拔尖创新型人才。
    研究生教育
    新医科背景下护理专业研究生信息能力培养方案构建
    任志方, 王佳妮, 王艳玲, 张明娜, 肖倩
    2023, 9(5):  592-598.  doi:10.3969/j.issn.2096-045X.2023.05.010
    摘要 ( 43 )   PDF (738KB) ( 2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构建护理专业研究生信息能力培养方案,为新医科建设背景下护理专业信息能力的提升提供参考。方法 结合文献研究、半结构式访谈形成护理专业信息能力培养的初步方案。采用德尔菲法对16名专家进行3轮函询,最终确定护理专业信息能力培养方案。结果 3轮专家咨询问卷的有效回收率分别为100%、93.8%和93.8%;专家权威系数分别为0.837、0.824和0.851;肯德尔和谐系数分别为0.217、0.226和0.235(P均<0.001)。构建的护理专业信息能力培养方案包括培养目标、授课师资、培养方式、培训内容、考核评价5个一级条目、15个二级条目和50个三级条目。结论 构建的护理专业信息能力培养方案具有科学性和可操作性,可为护理专业信息能力培养提供参考。
    医学研究生循证能力的表现形式及培养方式
    刘智洁, 郑紫薇, 肖元梅, 姜红英, 刘伟新, 黄鹏
    2023, 9(5):  599-604.  doi:10.3969/j.issn.2096-045X.2023.05.011
    摘要 ( 43 )   PDF (720KB) ( 1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循证医学的主要实践环节包括收集、评价和应用证据,医学研究生在循证过程中需具备与各环节相匹配的循证能力。本文通过阐述医学研究生循证能力的表现形式,提出了具体的培养方式,以期为研究生的循证能力培养提供思路或借鉴。
    教育教学
    中药类专业新实践教学模式研究
    颜红, 夏新华, 罗堃, 鲁曼霞, 彭买姣
    2023, 9(5):  605-609.  doi:10.3969/j.issn.2096-045X.2023.05.012
    摘要 ( 36 )   PDF (2561KB) ( 4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基于我国中药类专业人才培养的机遇与挑战,为更好地适应新时代行业发展的需求,以湖南中医药大学为依托,对中药类专业新实践教学模式进行了探索,提出以“四阶段递进,四平台驱动,四机制保障”为实施途径,提升中药类专业人才的实践性、创新性,实现校企人才良好的对接输送,助力中药类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发展。
    信息技术与中医药高等教育深度融合研究
    张雅萍, 闫永红, 孙然, 刘丽丽, 薛培
    2023, 9(5):  610-614.  doi:10.3969/j.issn.2096-045X.2023.05.013
    摘要 ( 41 )   PDF (699KB) ( 1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的发展正在倒逼传统中医药高等教育变革。信息技术深度融合中医药高等教育是中医教育现代化的必然选择。随着智慧教育迈入新发展阶段,中医药高等教育如何在传统中医学的特殊定位中实现与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是当前亟须解决的问题。基于智慧教育的视角,本文从信息技术与中医药高等教育深度融合的内涵出发,分析信息技术与中医药高等教育深度融合带来的优势和现存问题,并据此提出如何实现深度融合的对策,以期为信息技术与中医药高等教育的融合实践提供参考。
    中医药发展史融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的价值与路径探析
    荣文丽
    2023, 9(5):  615-620.  doi:10.3969/j.issn.2096-045X.2023.05.014
    摘要 ( 39 )   PDF (713KB) ( 1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做好新时代中医药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应然所需。中医药发展史融入中国近代史纲要(简称纲要)课程教学,有助于提升中医院校纲要课的教学效果,能更好服务于国家中医药人才的培养。通过设计专题教学模块和翻转课堂,构建宏微观教学体系,可实现中医药发展史和纲要课程教学的有机融合。要引导学生掌握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理解中医药事业发展,就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坚定中医药文化自信和增强新时代传承发展中医药事业的使命担当。
    临床教学
    临床技能中心建设与临床实践教学研究
    任志英, 陈超, 张芝颖
    2023, 9(5):  621-629.  doi:10.3969/j.issn.2096-045X.2023.05.015
    摘要 ( 45 )   PDF (741KB) ( 1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课程体系构建与实施是影响院校教育中临床实践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针对本科生、研究生的临床实践教学,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临床技能中心(简称中心)将技能训练与传统的医学临床教学进行整合,开发、构建了标准化、规范化的课程体系。中心不断加强内涵建设,形成了具有清晰的组织架构、明确的岗位职责的管理队伍和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以确保课程体系的有效实施,促进院校教育临床实践教学的发展。同时,中心须进一步构建临床实践教学进阶式课程,打造涵盖院校医学教育、毕业后医学教育和继续医学教育的全链条的临床实践技能培训体系,服务于医学终身教育,并充分发挥中心优势和资源拓展社会公益服务。
    叙事医学教育对实习医师培养效果的研究与探索
    张碧楠, 陈超, 王亚军
    2023, 9(5):  630-635.  doi:10.3969/j.issn.2096-045X.2023.05.016
    摘要 ( 61 )   PDF (714KB) ( 2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究叙事医学训练对培养实习医师共情能力、沟通能力、表达能力的效果。方法 选取某医院2017级长学制实习生62名,开展叙事医学讲座与平行病历书写培训;利用杰佛逊共情量表(学生版)、医学生医患沟通行为自评量表及医学生沟通技能态度量表进行评估,采用t检验比较学生在培训前后的评分差异,评价相关能力的变化并进行问卷调查和定性访谈。结果 共情量表培训前评分为(79.77±5.93)分,培训后为(83.13±11.56)分;沟通行为量表培训前评分为(174.69±22.33)分,培训后为(188.27±15.78)分;沟通态度量表培训前评分为(83.35±5.52)分,培训后为(87.34±9.46)分;培训后的评分均高于培训前,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对象对叙事医学培训的满意度为93.55%;访谈对象认为叙事医学培训使自身的认知及情感能力得到提高,对生命、疾病、死亡有了更深刻的感悟。结论 对实习医师开展叙事医学训练十分重要,可增强医学生在临床实践中的同理心和责任心,掌握医患沟通技巧,提升人文素养与综合素质,实现医患间的和谐交融。
    中医辨证论治教学问题与对策
    常忠莲, 韦薇, 张可欣
    2023, 9(5):  636-640.  doi:10.3969/j.issn.2096-045X.2023.05.017
    摘要 ( 37 )   PDF (706KB) ( 1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改革创新医学院校临床医学专业中医学课程中医辨证论治的教学模式。方法 重新整合教学内容,培养新型教师团队,将“互联网+”融入教学实践中。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法,理论结合实际,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改革考核方式和评价标准,将课堂随机提问、课程演讲、理论知识背诵等日常表现以及临床见习考核融入课程成绩。结果 两轮的教学实践证明,该方法大幅提高了学生对中医辨证论治知识的感悟、理解和实际应用能力。结论 针对当下医学院校中医教学存在的问题,积极尝试改革教学模式,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
    住院医师培训
    EBM结合PBL在我国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应用效果的Meta分析
    严丹丹, 田小丽, 黄文先, 黄亚冰, 袁静萍
    2023, 9(5):  641-648.  doi:10.3969/j.issn.2096-045X.2023.05.018
    摘要 ( 45 )   PDF (2734KB) ( 3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系统评价以循证医学(evidence-based medicine,EBM)结合以问题为基础教学(problem-based learning,PBL)模式在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简称住培)中的教学效果。方法 检索中国知网、万方、维普、EMbase和PubMed数据库,限定主题为住培教学,试验组干预措施为EBM结合PBL教学方法,对照组采用传统的以授课为基础的(lecture- based learning,LBL)教学方法,检索时间为建库至2022年8月。搜索并筛选文献后,采用Cochrane系统进行质量评价及偏移风险评估,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19篇文献,1 203例研究对象。Meta分析结果显示,EBM+PBL组学生的理论成绩(WMD=5.26,95%CI=3.25~7.26; P<0.001)、实践成绩(WMD=7.45,95%CI=4.14~10.77;P<0.001)、病例分析成绩(WMD=9.41,95%CI=6.51~12.31;P<0.001)均高于LBL教学组。此外,EBM结合PBL教学明显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与自主学习能力、临床思维能力、沟通表达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分析与解决问题能力。结论 从出科理论成绩、实践成绩和病例分析成绩看,EBM结合PBL教学效果比传统LBL教学更有优势;同时,EBM结合PBL教学可提高学生的临床问题分析能力,在今后的住培教学改革中可大力推广结合循证医学思维的PBL教学法。
    基于自评与他评的住院医师职业素养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
    沈丽琼, 罗璐瑶, 陈谨瑜, 叶燕青
    2023, 9(5):  649-654.  doi:10.3969/j.issn.2096-045X.2023.05.019
    摘要 ( 29 )   PDF (729KB) ( 1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调查住院医师的职业素养现状,分析自评和他评的应用效果。方法 2021年3-4月,采用方便抽样抽取武汉大学中南医院在培住院医师及其带教老师为调查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和住院医师职业素养调查表,以自评和他评相结合的方式调查。结果 发放自评问卷571份、他评问卷623份,自评和他评均有效问卷486份,有效率分别为85.11%、78.01%。住院医师职业素养自评、他评总得分分别为107.8±14.3、107.6±6.4(t=0.441,P=0.681);各维度自评、他评间的一致性较高(r>0.7,P<0.05),不同年级、身份类型、学历、专业基地以及对培训基地的满意度均影响住院医师的职业素养(P<0.05)。结论 住院医师职业素养尚可,仍有待提升;学历越高、年级越高以及对培训基地的满意度越高,住院医师的职业素养越高;非手术类专业基地的住院医师职业素养更高;培训基地应该因材施教、因地制宜地开展职业素养培训课程。
    微课结合翻转课堂在住院医师医学人文素养培养中的教学实践
    张丽, 马丽娜, 魏占云, 高歌, 王紫晨, 朱红
    2023, 9(5):  655-659.  doi:10.3969/j.issn.2096-045X.2023.05.020
    摘要 ( 35 )   PDF (690KB) ( 2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索“微课+翻转课堂”混合教学模式在老年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简称规培)中医学人文素养培养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北京某三甲医院老年科进行规培的住院医师共100名,观察组通过“微课+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进行医学人文授课,对照组完成传统的医学人文授课,课后两组均完成理论考试、医患沟通模拟考试以及问卷调查,观察两组成绩的差异。结果 对100名规培住院医师进行医学人文知识的理论考核,对照组得分为82.3±7.2分,观察组得分为92.1±6.4分(t=7.321, P<0.001);进行医患沟通考核,对照组得分为83.5±5.3分,观察组得分为89.6±5.3分(t=6.462, P<0.001)。结论 “微课+翻转课堂”混合教学模式可以在理论知识和医患沟通技巧方面更有效地提高内科住院医师医学人文素养。
    医院管理
    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背景下HRBP人才管理岗位设置研究
    李晶, 李静, 李春霞, 王莹, 王君丽, 梁清君, 杨旭, 陈航
    2023, 9(5):  660-666.  doi:10.3969/j.issn.2096-045X.2023.05.021
    摘要 ( 60 )   PDF (734KB) ( 3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分析研究企业人力资源业务伙伴(human resource business partner,HRBP)实践经验,探索公立医院HRBP人才管理岗位的实施。方法 采用质性研究现象学研究法,对医院11名从事人才管理工作的人员进行半结构式访谈,借助Colaizzi现象学七步法对收集到的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建议采取多部门派驻兼职方式设置HRBP人才管理岗位,明确了该岗位6个方面职责,构建了包含文化能力、专业能力、业务能力、管理能力4个维度的HRBP人才管理岗位胜任力模型。结论  从3个方面提出了进一步发挥HRBP人才管理岗位职能的建议和对策,即构建HRBP人才管理组织环境,加强HRBP人才管理岗位人员能力建设,构建与HRBP人才管理岗位共同发挥作用的匹配性岗位。
    医院文化建设路径探索
    高晓飞, 王建敏
    2023, 9(5):  667-670.  doi:10.3969/j.issn.2096-045X.2023.05.022
    摘要 ( 41 )   PDF (680KB) ( 2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如何整合价值观念、凝聚普遍共识、强化职工认同,是医院文化建设的难点和重点,而集体记忆理论以其独特的表达方式和特有的文化功能,为医院管理者提供了思路和借鉴。本文从集体记忆的理论溯源、文化功能及实现路径等方面切入,在医院文化建设中多重构建职工的集体记忆,以拓展医院文化的高度、厚度和广度。
    调查研究
    新医科背景下医学院校教师课程思政认知与教学现状调查——以北京市某医学院校为例
    荣霏, 殷艳萍, 吴萍
    2023, 9(5):  671-678.  doi:10.3969/j.issn.2096-045X.2023.05.023
    摘要 ( 44 )   PDF (873KB) ( 1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了解新医科背景下医学院校授课教师思政认知及教学现状,为有效进行课程思政建设提供对策。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利用问卷星线上调研了某医学院校教师对课程思政重要性的认知程度以及课程思政教学的开展情况,共回收有效问卷193份。结果 教师对于课程思政概念及必要性的认知程度尚可,大多数教师认为医学院校中专业课教师有必要做相应的思政教育但不是教学主体内容。教师通过各级政策文件了解课程思政,同时学校、学院和教师均对课程思政建设比较重视,建立了一定的管理制度。在教学开展方面,大多数教师对课程思政教学的开展态度积极,也对课程思政教育如何有机融入医学专业课程有思考,但仍有提升空间。在思政元素的选择方面,教师主要围绕职业道德、爱国主义、科研素养等方面进行课程思政教育。在教学方式的选择上,教师主要选择“案例分析式”和“以身作则,潜移默化式”。在教学效果的检验方面,大多数教师选择“在期末考试中加入相应试题”的方式。结论 随着课程思政教育的深入开展,医学院校教师对课程思政的认知及重视程度在不断加深,但在育人主体意识、示范引领作用、深挖思政元素、提升课程思政教学能力等方面还有待提升。本研究为进一步分析医学院校课程思政开展难点,探索有效建设途径提供了参考依据。
    高等医学院校科研团队绩效评价实证研究——以首都医科大学为例
    马子寅, 侯洁, 邵雪梅, 吴萍
    2023, 9(5):  679-686.  doi:10.3969/j.issn.2096-045X.2023.05.024
    摘要 ( 44 )   PDF (790KB) ( 1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初步建立高等医学院校科研团队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全面客观地评价科研团队绩效水平。方法 引入平衡记分卡理论,应用德尔菲法和层次分析法,确立了由4个一级指标、14个二级指标和29个三级指标构成的高等医学院校科研团队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并且选取了首都医科大学6个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科研团队进行实证。结果 6个团队绩效水平存在明显差距,存在人才培养不足、合作程度不高、社会效益低等问题。由此提出高等医学院校应加大人才培养力度、建立结构合理的科研团队、加强团队内外的合作程度、突出地方的区域特色等建议。结论 平衡计分卡方法适用于医科高等院校科研团队绩效评价。
    北京市临床研究质量促进中心临床研究方法学平台建设与服务体系现状研究
    夏雪, 罗会, 胥芹, 郭馥祯, 张怡君, 张晓丽, 李静, 田雪, 王安心
    2023, 9(5):  687-692.  doi:10.3969/j.issn.2096-045X.2023.05.025
    摘要 ( 46 )   PDF (706KB) ( 2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了解北京市临床研究质量促进中心临床研究方法学平台建设现状、临床研究服务提供情况及面临的困难与挑战,为推进平台建设、完善服务体系提供参考。方法 以临床研究质量促进中心临床研究方法学平台作为调查单位,选择平台负责人作为调查对象,通过问卷星收集有关平台建设与服务体系现状的信息。结果 合计22家平台参与本次调查,其中9家(40.9%)为独立科室、13家(59.1%)归属于其他科室。平台合计配置工作人员311名,其中全职在编在岗人员180名(57.9%)。平台的研究人员以女性(71.4%)为主,年龄集中在45岁以下(74.0%),69.8%为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专业,59.8%取得博士学位。所有被调查平台均提供临床研究方法学服务,包括研究方案设计(22家,100%)、项目管理(11家,50%)及数据管理(17家,77.3%)等,设有免费咨询、委托合作及付费咨询等多种服务形式。21家(95.5%)平台开展了临床研究方法学培训,形式以线上专题培训为主。15家(68.2%)平台开展了卫生统计方法学研究。在人才培养上,17家(77.3%)平台针对全职在岗在编员工设有明确的职业晋升路线,13家(59.1%)平台设有明确的人才评价体系。当前平台建设面临的主要困境为医院重视程度不够、人才晋升制度不明确以及经费不足等。结论 北京市临床研究方法学平台整体建设情况良好,但也面临诸多挑战。今后需进一步提高重视程度,完善相关人才培养制度,加大投入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