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Rss服务
Email Alert
Toggle navigation
首页
关于期刊
杂志简介
编委会
被收录情况
联系我们
作者中心
投稿须知
投稿指南
常见问题
审稿中心
评审与编辑
审稿流程
更正与撤稿
出版声明
出版伦理声明
开放获取声明
下载中心
English
2025年4月16日 星期三
当期目录
2022年 第8卷 第3期 刊出日期:2022-06-20
上一期
下一期
专题研究
基础医学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机制的探索与实践
许志威, 吴敏昊, 郭开华, 杨冬成, 高国全, 王淑珍
2022, 8(3): 255-259,275. doi:
10.3969/j.issn.2096-045X.2022.03.001
摘要
(
1119
)
PDF
(646KB) (
23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并建设创新型国家既是历史要求也是时代使命,教育乃国之大计,如何建立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有效机制,促进拔尖创新人才脱颖而出,是当前对教育改革的迫切要求。为加强基础学科拔尖创新人才选拔培养,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近年来中山大学中山医学院基础医学专业,以“四个面向”为人才培养出发点,依托雄厚的办学资源与条件,推进“双一流”建设,落实“双万计划”“强基计划”,打造拔尖人才培养基地,引领师生聚焦世界科技前沿、国家重大战略和人民生命健康需求,故对基础医学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机制进行了探索和实践。
基础医学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改革
向秋玲, 朱毅琼, 谢曼婷, 邓 凯, 王淑珍
2022, 8(3): 260-264. doi:
10.3969/j.issn.2096-045X.2022.03.002
摘要
(
382
)
PDF
(831KB) (
15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以培养拔尖人才为特色的基础医学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旨在探索高等教育大众化条件下的卓越人才培养。国际化是基础医学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广泛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依托各类合作项目培养学生国际化视野,开展特色活动培养学生的人文情怀和责任感,在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方面取得一定的成效。在探索和改革过程中,我们通过广泛调查,明确了国际化对于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重要性,并将不断完善培养模式,为培养拔尖创新人才贡献力量。
基础医学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中的本科生导师制
王淑珍, 许志威, 朱毅琼, 丁晓艺, 曹素贞, 吕志跃
2022, 8(3): 265-269. doi:
10.3969/j.issn.2096-045X.2022.03.003
摘要
(
1430
)
PDF
(631KB) (
14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中山医学院在基础医学专业实施本科生双导师制已有很多年。双导师制指第二三学年的全程导师制度,第四五学年的科研导师制。全程导师对学生的专业思想、专业学习、科研培养和就业规划等给予指导和帮助,培养学生初步科研思维,训练基础科研技术,培养文献综述能力等;科研导师将负责学生毕业论文设计指导、课题实施、论文答辩等。学院通过定期遴选优秀导师,培训导师,如今已形成一支优质的导师队伍,通过组织导师学生见面会,双导师各有侧重,互相配合,鼓励学生早进入导师团队、早进入实验室、早进入科研项目等措施,学生的科研兴趣、创新能力得到明显提升,荣获多项国家级学生科研奖励,双导师制得到了学院师生的一致好评。早期接触科研是中山医学院医学教育“三早”特色中的一个重要组成,导师制也成为我校本科教育教学阶段的一个重要品牌。在2020年我们获得基础医学专业首批强基计划项目后,这一传统更是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并固化为基础医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的内容,成为助推基础医学强基计划实施的有力举措之一。本文重点介绍在基础医学学科,结合强基计划与拔尖人才培养的要求,如何进一步开展本科生导师制。
基础医学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中的“双课堂”整合式实验教学模式
吴敏昊, 高国全, 汪雪兰, 周 倜, 彭 毅, 许志威, 郭开华, 王淑珍
2022, 8(3): 270-275. doi:
10.3969/j.issn.2096-045X.2022.03.004
摘要
(
649
)
PDF
(945KB) (
18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现代医学和社会的发展对基础医学人才培养模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长期以来, 国内高校基础医学实验教学存在一些共性问题,主要表现为“教师与学生相脱离”“基础与临床相脱离”“理论与实践相脱离”“教学与科研相脱离”。近年来,中山大学中山医学院围绕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积极推动基础医学实验教学改革,探索出“第一课堂”(实验课堂教学)和“第二课堂”(PI 实验室实践)相结合的基础医学整合实验教学模式。通过“第一课堂”综合性大实验、专题研讨和生物安全虚拟实验教学等多个教学模块,让学生了解到相应的前沿技术和科研进展。同时,通过“第二课堂”的PI实验室实践,让学生得到全程“一对一”科研导师指导和系统、规范化的科研培训,完成创新性大实验设计和开题答辩。经过5年实践检验,这种基础医学“双课堂”整合实验教学模式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创新思维和科研实践能力,为基础医学学科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提供了有益的探索和参考。
课程建设
分模块网络通识课程在独立医学院校中的应用分析与建议——以首都医科大学为例
荣 霏, 吴 萍, 殷艳萍
2022, 8(3): 276-280,290. doi:
10.3969/j.issn.2096-045X.2022.03.005
摘要
(
856
)
PDF
(1540KB) (
13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通识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提升大学生综合素养的重任。而独立医学院校相较于综合性大学,校内开设的选修课存在着专业性过强、课程类别不够丰富等问题。如何优化医学生的知识结构,提高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一直是独立医学院校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议题。通过对首都医科大学连续6个学期超星尔雅分模块通识课的情况进行系统分析,拟为独立医学院校进一步利用网络通识课程的优势,改进和优化网络通识课程体系,提出合理化建议。
课程思政
“案例-专题-实践”相结合医学史课程思政建设探索
李 曈, 谷晓阳
2022, 8(3): 281-285,300. doi:
10.3969/j.issn.2096-045X.2022.03.006
摘要
(
1644
)
PDF
(1518KB) (
16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在社会主义新时代,医学生的思政教育颇为重要。通过讨论首都医科大学医学史教学团队的思政教育教学实践,分析“案例-专题-实践”相结合课程思政教学体系的内容和效果,认为该体系将“思政教育”“人文教育”和“专业能力培养”有机融合,为医学类院校的人文课课程思政建设提供了有益的探索实例。
课程思政与专业教学的融合与探索——以神经康复学为例
殷 樱, 冯雅丽, 谭波涛, 杨坤蓉, 宋家虎, 虞乐华, 王大刚
2022, 8(3): 286-290. doi:
10.3969/j.issn.2096-045X.2022.03.007
摘要
(
1183
)
PDF
(1249KB) (
27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以重庆医科大学医学技术(康复治疗学方向)专业的神经康复学课程建设为例,阐释新时代医学技术教育课程思政与专业课程的融合实践。基于旨在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的学习金字塔理论,遵循医学教育规律和康复治疗学人才培养目标,结合多种课堂形式,提出思想政治教育的阶梯目标,创新性构建课程思政金字塔模型,探索“一中心、双激励、三结合、四融入”的课程思政教学模式,以期不断加强一流专业、一流课程建设,培养出兼具预防、治疗、康养的全周期新医科“五术”康复治疗学人才。
中医学专业分子生物学课程思政教学探索
王雅梅, 周 妍, 卢雅彬, 李 纤
2022, 8(3): 291-295. doi:
10.3969/j.issn.2096-045X.2022.03.008
摘要
(
734
)
PDF
(2440KB) (
12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课程思政”是新时期对医学院校分子生物学教学提出的新要求。在中医学专业的分子生物学教学中,基于传承与创新理念,通过探索中医传承创新的维度,充分挖掘思政元素并融入课程体系建设中。在教学目标、教学的内容、方法、手段,以及教学评价等教学过程中拓展思政教育的深度和广度,构建中医学专业分子生物学全课程思政体系,使课程思政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增强中医学专业学生传承精华、守正创新的使命感,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为中医学专业科学类课程思政的教学改革提供有益的经验。
新时代背景下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课程思政建设的路径探析
李春柳, 刘莉红, 孙 晓, 张 振
2022, 8(3): 296-300. doi:
10.3969/j.issn.2096-045X.2022.03.009
摘要
(
1249
)
PDF
(632KB) (
21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课程思政是将思想政治教育的元素有机融入专业课教育教学全过程的一种综合教育理念,是实施德育的重要途径。经调查发现,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自愿服务基层的意识不强,服务期满后继续服务基层率低。通过从教师思想政治素养、教师榜样的引领作用、课程思政示范课的建立、课程思政评价体系的构建和校院支持等方面研究,探讨新时代背景下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课程思政建设的路径,引导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提高其自愿服务基层的意识,培养“下得去、留得住、用的上”的基层卫生人才,以助力“健康中国”建设。
师资队伍建设
临床教师教育教学业绩评价体系的构建与应用
谢千池, 武 艳, 雷丽萍, 路孝琴, 吴 萍, 朱 淼, 郭 蕊, 王 岩, 付 斌, 赵 颖, 王松灵
2022, 8(3): 301-307,318. doi:
10.3969/j.issn.2096-045X.2022.03.010
摘要
(
949
)
PDF
(766KB) (
11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完善立德树人体制机制,改革临床教师评价标准,践行教书育人使命,首都医科大学根据临床教师的教学工作内容及特点,制定了临床教师教育教学业绩评价体系,并率先付诸实践。旨在对教师的教学综合能力开展量化的、科学的分类评价。2020年11月-2021年1月,学校首次对各临床医学院、教学医院(共计34家教学单位)的7 680名临床教师开展了教学综合能力的评价工作。通过系统的评价与分析,确定了教学型教授与教学型副教授教学综合能力平均水平分数线,为2021年11月评聘教学型临床教师职称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这项研究为我国新时代临床教师教育评价改革提供了实践经验和新的思路。
“双一流”高校建设背景下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的思路与对策
张景华, 王乐攀, 潘志峰, 鄢文海
2022, 8(3): 308-312. doi:
10.3969/j.issn.2096-045X.2022.03.011
摘要
(
206
)
PDF
(659KB) (
8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双一流”建设是我国在高等教育领域的又一项重点建设工程。加强教育体制改革,切实提升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既是新时期高等教育质量提高的关键和保障,也是“双一流”高校建设的内在必然要求。新的历史时期,教师教学水平发展面临着新挑战。结合学校发展的实际,从抓住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入手,分析新入职教师、中青年教师及高年资教师的自身特点,利用学校学科门类齐全、专业分布广泛的优势,不断丰富培训项目库、专家库建设,充分利用“四大培训平台”,加强培训工作过程管理。
新教师岗位能力培训模式探索——以首都医科大学为例
李 伟, 张 巨, 杨传武, 朱 淼
2022, 8(3): 313-318. doi:
10.3969/j.issn.2096-045X.2022.03.012
摘要
(
272
)
PDF
(705KB) (
9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新教师岗位能力培训是加强高等学校教师队伍建设和提高教师整体素质的重要举措。通过对学校近5年新入职教师进行问卷调查和访谈,结合实际培训实践和探索,根据培训对象新特点,从构建多元化培训体系、搭建培训服务平台、建立培训保障机制等方面对新教师教学能力培训模式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进行深入探索。
研究生教育
医教协同背景下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双导师制”实施及探索
李东明, 陈建军, 万文慧, 宋建宁, 杨盈赤
2022, 8(3): 319-324,330. doi:
10.3969/j.issn.2096-045X.2022.03.013
摘要
(
991
)
PDF
(707KB) (
35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医教协同是深化医学教育改革的重要任务,是“健康中国”建设的重要保障。随着医教协同的推进,我国高等医学教育改革迎来了以“5+3”为主体的医学人才培养模式,实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并轨衔接。与此同时,参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研究生表现出科研能力不足的现况,而传统的“单导师制”教育模式可能难以满足创新型人才培养需求。“双导师制”教育模式有望补偿这一局限,有助于提升医学人才的培养质量,是深化医教协同的重要教育创新。本文通过分析医教协同背景下传统教育模式存在的主要问题,明确了“双导师制”实施的必要性及优势,并阐述了“双导师制”的构建与实施策略,旨在推动“双导师制”在医教协同背景下的实施。
重大疫情应急状态下传染病专业研究生管理问题及解决措施
王 莹, 李 鑫, 蒋淑红, 陈 航
2022, 8(3): 325-330. doi:
10.3969/j.issn.2096-045X.2022.03.014
摘要
(
197
)
PDF
(1008KB) (
12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疫情的暴发及常态化形式的持续,对研究生学业、毕业和就业等有不同程度影响,已经引起学生们极大的焦虑和烦躁,通过梳理、总结、分析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传染病专业研究生存在的院感防控管理难度大和学生存在焦虑情绪等问题,并结合研究生管理实际建立了行之有效的四级三维网格化联动培养模式,切实解决了研究生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同时也为重大疫情期间培养核心竞争力强、综合素质高的传染病专业研究生提供借鉴。
临床教学
PBL教学法与3D-slicer影像重建技术在长学制医学生神经外科临床实践教学中的应用
王俊文, 徐 钰, 刘胜文, 赵 恺, 牛洪泉
2022, 8(3): 331-334,339. doi:
10.3969/j.issn.2096-045X.2022.03.015
摘要
(
632
)
PDF
(1001KB) (
21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在长学制临床医学专业学生神经外科临床实践教学中,以问题为中心教学法(problem-based learing,PBL)联合3D-slicer影像重建技术教学模式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在我科2019年4月-2019年6月进行神经外科临床实践教学的62名临床医学八年制的长学制学生为研究对象,学生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传统授课教学模式,试验组给予PBL教学法联合3D-slicer影像重建的模式进行教学。教学效果的评价采用临床实践考核和理论考核成绩,迷你临床演练评估(mini-clinical evaluation exercise,Mini-CEX)考核以及学生问卷调查。结果 试验组临床实践教学成绩,理论考核成绩以及Mini-CEX评估成绩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通过问卷调查发现,试验组学生对新教学模式下的课堂气氛、影像阅片效果、手术讲解情况和教学效果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 在临床医学长学制神经外科临床教学实践中,采用PBL教学法联合3D-slicer影像重建技术的教学模式能激发学生对于神经外科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主动性,提高学习效率,改善教学效果。
参与式教学在儿童重症医学临床教学的应用
贺 彦, 张汀洲, 冯 昱
2022, 8(3): 335-339. doi:
10.3969/j.issn.2096-045X.2022.03.016
摘要
(
761
)
PDF
(644KB) (
12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儿童重症患儿病情复杂易变,培养专业人才是提高危重症儿童救治能力的重要一环。参与式教学是临床教学方法之一。儿童重症医学临床教学面对的人员相对较少,实操性内容较多,在教学过程中,从课前准备、课中实施到课后考试,都可根据实际情况,采用多种形式来实现参与式教学。参与式教学法,在教学的过程中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能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利于学生自学能力和实践能力的提高,也能促进教师自身水平的提高。这种教学模式十分适用于儿童重症医学的临床教学工作。
调查分析
非首都功能疏解前后通州区三级医院空间可达性分析
师云柯, 代安琪, 张 柠
2022, 8(3): 340-345,353. doi:
10.3969/j.issn.2096-045X.2022.03.017
摘要
(
429
)
PDF
(5170KB) (
13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对非首都功能疏解前后北京市通州区三级医院空间可达性进行分析,为进一步优化医疗资源空间布局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非首都功能疏解前后通州区三级医院资源配置数据和人口分布数据,基于地理信息系统,综合运用服务区分析、空间可达性分析、局部空间自相关分析方法分析通州区三级医院的空间可达性。结果 通州区人口及三级医院主要分布在城市副中心155 km2区域范围;三级医院空间可达性自2020-2025年由单核辐射趋势变为双核辐射趋势,整体水平和均等性均有改善;到2025年,三级医院30 min服务区可覆盖通州区94.39%的居民;城市副中心区域及周边区域三级医疗资源配置水平均高于全区平均水平,副中心区域及周边区域存在一定程度的三级医疗资源聚集现象。结论 非首都功能疏解后,通州区三级医疗资源配置水平使得绝大多数居民可以便捷享有优质医疗服务,三级医疗资源集中布局适应城市副中心建设与“两区”建设需求。
北京市家庭医生团队成员视角下的出诊服务认知情况调查
田东东, 马 辉
2022, 8(3): 346-353. doi:
10.3969/j.issn.2096-045X.2022.03.018
摘要
(
152
)
PDF
(825KB) (
9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结合北京市家庭医生团队成员对出诊条件、人员、程序等方面的认知情况及意见,完善家庭医生团队出诊服务制度。方法 对北京市3个城区部分社区医院家庭医生团队成员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全科医生和护士、家庭医生助理的认知情况一致:在出诊条件上,分别有39.45%、54.13%的成员不认同限制患者年龄、病种,60.55%认为重度以上失能患者才可享受出诊服务;在出诊人员上,65.14%的成员认同一医一护出诊;在出诊程序上,43.12%的成员认同“患者申请、家庭医生审核评估、社区医院批准后出诊”流程。结论 建议政府相关部门明确出诊条件、重点照顾70岁以上罹患慢性病且重度以上失能患者;根据诊疗目录明确出诊医务人员配置;规范、简化出诊决定程序。
调查研究
风险防范背景下精神障碍患者强制医疗解除的相关问题研究——以社区精防医生认知调查为依据
王昊旻, 李筱永
2022, 8(3): 354-360. doi:
10.3969/j.issn.2096-045X.2022.03.019
摘要
(
320
)
PDF
(760KB) (
11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了解风险防范背景下精神障碍患者强制医疗解除制度中存在的问题,以期提供相应完善建议。方法 课题组对于随机抽取北京市4个区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精防医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对于数据采用SPSS 25.0统计软件进行多重响应分析及χ2拟合优度检验。结果 214位医生中,136(63.6%)位医生认为应当由安康医院提出解除强制医疗的申请,仅有9(4.2%)位医生认为应该由患者自己提出。对于强制医疗解除的决定主体,选择安康医院和司法鉴定机构的医生均为73(34.1%)位,而选择法院的仅为18(8.4%)位。对于刑事强制医疗“解除难”的原因进行比较,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2.243,P=0.016)。选择“解除标准不合理”的医生最多达到了151(70.6%)位。对于患者居家管理问题,88(41.1%)位医生选择“卫生部门与公安部门互相配合”。对于刑事强制医疗解除与社区管理衔接问题差异进行比较,结果不具有统计学意义(χ2=2.103,P=0.551)。结论 刑事强制医疗解除申请主体、解除标准、审理模式、与社区管理的衔接相关规定存在不合理问题。建议应当完善定期评估制度,弥合医学和法学标准之间的裂痕,综合评价解除标准;细化强制医疗解除的开庭审理程序;将患者管理纳入社区康复体系,通过社区康复体系缓解刑事强制医疗“解除难”的问题,以保障患者有效治疗及回归社会。
基于SEGUE量表测评住院医师医患沟通能力的评价与思考
王云云, 林肖肖, 唐 东, 倪狄荣, 朱雨秋, 周 庆
2022, 8(3): 361-365,376. doi:
10.3969/j.issn.2096-045X.2022.03.020
摘要
(
1042
)
PDF
(600KB) (
21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评价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医患沟通能力,分析医患沟通能力培养中存在的问题,为规范化培训工作的整改和提高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SEGUE量表从准备阶段、信息收集、信息给予、理解患者、结束问诊5个维度,对2019级79名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学员进行医患沟通能力考评,通过SPSS23.0统计软件对各指标得分率采用χ2检验和组间多重比较。结果 医患沟通能力满分25分,本项目住院医师医患沟通能力平均得分为16.58±1.80分,准备阶段、信息收集、信息给予、理解患者、结束问诊得分率分别为67.80%、 72.90%、49.00%、91.75%、13.50%,准备阶段、信息收集、信息给予以及理解患者4个一级指标内二级指标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P<0.001、P<0.001、P=0.017),部分二级指标得分率存在性别差异。结论 住院医师医患沟通能力需要进一步加强系统性培训,在通过改革传统出科考核、年度考核、结业考核等理论考试和技能考核的基础上,增加医患沟通能力考核,以确保和提高住院医师岗位胜任力培养质量。
护理本科生参与全国技能大赛促进与阻碍因素的质性研究
朱铃丽, 宋 艳
2022, 8(3): 366-371. doi:
10.3969/j.issn.2096-045X.2022.03.021
摘要
(
213
)
PDF
(679KB) (
21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通过深入了解参与全国大学生医学技术技能大赛护理学赛道的护生在备赛前、中、后的感受和态度以及真实体验,归纳参与比赛的促进与阻碍因素,为促进各护理院校护生参与此项赛事提供参考。 方法 运用现象学研究方法,对来自江苏、江西、广西3省4所高校的14名参赛选手进行半结构式深入访谈,转录访谈内容后采用Colaizzi七步分析法对资料进行分析。 结果 对编码资料进行归类后归纳出护生参赛的促进与阻碍因素。促进因素包括个人能力的提升、职业发展优势的增加以及师生关系的增进;阻碍因素包括学校重视度不足、教师准备欠缺、个人顾虑以及大赛的高要求、高挑战性。 结论 各护理院校应加强对国赛的重视与宣传,促进高水平指导教师团队的构建。同时,关注、协调教师与护生的备赛安排,切实提高国赛的参与度与竞赛水平。
专 论
中医情志疗法对大学生广泛性焦虑障碍的干预研究
于小雯
2022, 8(3): 372-376. doi:
10.3969/j.issn.2096-045X.2022.03.022
摘要
(
342
)
PDF
(650KB) (
29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广泛性焦虑障碍是以持续性的紧张不安,伴有显著的神经功能兴奋和过分警觉为特征的病理性焦虑,其心理症状、躯体症状和行为表现严重影响了大学生日常生活、学习以及发展,给学生个人及其家庭带来严重痛苦和负担。因传统药物治疗易出现药物耐受、药物依赖以及停药后反复等不良情况,所以心理治疗占据重要席位。通过以中医形神理论和七情学说为基础,在大量文献梳理研究基础上结合案例分析,提出了以“劝说开导、五脏情志相胜、移情易性”为核心的大学生广泛性焦虑障碍心理干预措施,并将修心疗法、情境疗法、脱敏疗法用于大学生广泛性焦虑障碍的校园预防。在为大学生广泛焦虑障碍的防治开出中医药方的同时,可为高校开展大学生心理咨询与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参考。
新闻公告
《医学教育管理》继续入选2024《中国学术期刊影响因子年报》统计源期刊
2024-12-20
《医学教育管理》严正声明
2024-04-17
《医学教育管理》电子刊全新上线啦!
2024-03-20
《医学教育管理》增刊2024年征稿通知
2024-03-01
《医学教育管理》继续入选2023《中国学术期刊影响因子年报》统计源期刊
2023-11-03
中国期刊协会组织开展“不忘初心 助力基层”主题实践公益活动暨“弘扬太行精神,永葆红色本质”党建活动
2023-09-21
被《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AMI综合评价报告(2022)》收录
2023-03-22
《医学教育管理》增刊2023年征稿通知
2023-02-28
《医学教育管理》2022年评价指标发布
2022-11-16
特别声明
2022-05-26
《医学教育管理》2021年评价指标发布
2021-12-10
严正声明
2020-07-21
《医学教育管理》荣获北京高校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期刊等
2019-10-23
《医学教育管理》增刊2022年征稿通知
2022-02-25
《医学教育管理》增刊2021年征稿通知
2021-01-20
《医学教育管理》增刊2020年征稿通知
2020-03-05
通知
2020-02-08
《医学教育管理》2019年评价指标发布
2019-12-10
首医期刊联盟系列讲座——“医学论文英文摘要撰写的基本要求和常见问题”讲座圆满举行
2018-10-23
《医学教育管理》入选2018年《中国学术期刊影响因子年报》统计源期刊及影响因子发布
2018-10-23
《医学教育管理》继续入选2024《中国学术期刊影响因子年报》统计源期刊
2024-12-20
《医学教育管理》严正声明
2024-04-17
《医学教育管理》电子刊全新上线啦!
2024-03-20
《医学教育管理》增刊2024年征稿通知
2024-03-01
《医学教育管理》继续入选2023《中国学术期刊影响因子年报》统计源期刊
2023-11-03
中国期刊协会组织开展“不忘初心 助力基层”主题实践公益活动暨“弘扬太行精神,永葆红色本质”党建活动
2023-09-21
被《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AMI综合评价报告(2022)》收录
2023-03-22
《医学教育管理》增刊2023年征稿通知
2023-02-28
《医学教育管理》2022年评价指标发布
2022-11-16
特别声明
2022-05-26
《医学教育管理》2021年评价指标发布
2021-12-10
严正声明
2020-07-21
《医学教育管理》荣获北京高校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期刊等
2019-10-23
《医学教育管理》增刊2022年征稿通知
2022-02-25
《医学教育管理》增刊2021年征稿通知
2021-01-20
《医学教育管理》增刊2020年征稿通知
2020-03-05
通知
2020-02-08
《医学教育管理》2019年评价指标发布
2019-12-10
首医期刊联盟系列讲座——“医学论文英文摘要撰写的基本要求和常见问题”讲座圆满举行
2018-10-23
《医学教育管理》入选2018年《中国学术期刊影响因子年报》统计源期刊及影响因子发布
2018-10-23
更多...
下载中心
作者署名要求、贡献声明及利益冲突
单位介绍信
作者授权书
论文模板
参考文献著录新格式(GB/T 7714-2015)示例
杂志征订单
更多...
友情链接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首都医科大学
首都医科大学图书馆
中国知网
万方数据
更多...
访问统计
总访问量
今日访问
在线人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