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朱雪波, 蒋羽西. 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战略研究: 历程、热点和未来趋势[J]. 温州医科大学学报, 2022, 52(1): 77-82.
[2]杨哲涵, 王瑞琪, 王星敏. 化学拔尖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J]. 广州化工, 2019, 47(12): 163-165.
[3]陈兵, 房佳蓓, 张熠, 等. 大气科学拔尖人才国际化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 高教学刊, 2021(2): 169-172.
[4]顾明远. 教育大辞典[M]. 上海: 上海教育出版社, 1998.
[5]王瑞, 迟晶, 刘成柏. 拔尖创新学生选拔机制的研究与实践[J].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 2022, 38(1): 163-166.
[6]蒋文春, 王增丽, 王宗明, 等. 国际化拔尖人才培养路径探究——以“3+1+N”三段融合式为例[J]. 中国高校科技, 2020(6): 60-62.
[7]王磊, 蒋莹, 明桦, 等. 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模式对大学生创造性的影响[J]. 黑龙江高教研究, 2020, 38(1): 71-76.
[8]丁任重, 盖凯程, 徐志向. “六位一体”经济学基础学科拔尖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J]. 中国大学教学, 2021(4): 17-20.
[9]闫景瑞, 李杰, 笪宇蓉. 基础医学实验整合课程师资培养机制的探索与实践[J]. 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 2020(8): 142-143.
[10]马晓爽, 郑成斌. 从量变到质变——“拔尖计划2.0”阶段化学拔尖人才国际化培养模式探索与改革[J]. 大学化学, 2021, 36(2): 15-22.
[11]魏朔, 李运超, 范楼珍. “化学专业拔尖人才”国际化培养模式的探索[J]. 大学化学, 2019, 34(10): 71-73.
[12]李红捷, 丁丁. 国际化视角下理科拔尖人才培养的探索研究——以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大学华罗庚实验班为例[J].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 29(3): 112-116.
[13]刘裕, 陈璐, 唐美琳. “双一流”背景下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质量研究——基于36所高校的定性比较分析[J]. 四川轻化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 37(1): 66-83.
[14]张雪, 刘亚茹, 周慧, 等. 基于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生命科学基础课程教学探索与实践[J].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2022(2): 3-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