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刘颖, 沈伯雄, 王敏达, 等. 基于课程思政理念的高校心理健康通识教育模式改革与探索[J]. 大学教育, 2020(7): 79-81.
[2]中央宣传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 中央文献研究室, 中国外文局.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 第2卷[M]. 北京:外文出版社, 2017:378.
[3]刘桂萍, 孙达. 高职心理健康教育中的课程思政元素探析[J]. 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 2020, 33(11): 109-110, 112.
[4]郭翠翠, 王双丽.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课程思政”改革中的价值引领及融入路径——以“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为例[J].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0, 17(12): 138-141.
[5]邓惠良. 新时期高校思政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融合路径探析[J]. 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学报, 2020, 29(3): 38-40.
[6]张马超. 大学生思政教育与高校心理咨询的有效融合分析[J]. 北京印刷学院学报, 2020, 28(S1): 235-238.
[7]文妙虹. 论以立德树人理念推动协同创新[J]. 决策与信息, 2015(12):109.
[8]邹泉.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的心理教育机制的构建研究[M]. 沈阳: 辽宁大学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 2019.
[9]李新灵. 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结合[J]. 科教导刊, 2021(7): 85-86, 144.
[10]郑凯航, 杨翔宇. 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政教育的深度融合[J]. 继续教育研究, 2020(4): 92-95.
[11]熊未未. 心理教育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研究[D]. 合肥: 合肥工业大学, 2010.
[12]梁瑛楠.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思政化有效性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J]. 高教学刊, 2020(20): 77-79, 83.
[13]郭翠翠, 王双丽.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课程思政”改革中的价值引领及融入路径——以“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为例[J].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0, 17(12): 138-141.
[14]吴剑, 吴瑞珠. 福建省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大学生科学健康观素养水平调查及教育对策建议[J]. 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电子杂志, 2019, 3(22): 128-130.
[15]张哲, 刘男, 黄伟. 网络舆情影响下的三观教育与大学生心理健康[J]. 读与写(教育教学刊), 2015, 12(4): 73, 77.
[16]李超, 曹双双. 试论网络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与心理健康教育[J]. 速读(中旬), 2016(9): 10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