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Rss服务
Email Alert
Toggle navigation
首页
关于期刊
杂志简介
编委会
被收录情况
联系我们
作者中心
投稿须知
投稿指南
常见问题
审稿中心
评审与编辑
审稿流程
更正与撤稿
出版声明
出版伦理声明
开放获取声明
下载中心
English
2025年4月12日 星期六
当期目录
2022年 第8卷 第1期 刊出日期:2022-02-20
上一期
下一期
主编寄语
王松灵
2022, 8(1): 0.
摘要
(
328
)
PDF
(2551KB) (
259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次
2022, 8(1): 0-0.
摘要
(
0
)
PDF
(758KB) (
1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专题研究(地方医学人才培养)
地方医学院校临床医学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探索与实践——以桂林医学院为例
汪丽燕, 张志勇
2022, 8(1): 1-5,22. doi:
10.3969/j.issn.2096-045X.2022.01.001
摘要
(
1064
)
PDF
(629KB) (
13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在“健康中国”战略指引下,对医学人才质量要求逐步提高。地方医学院校是医学人才培养的主阵地,必将对地方社会经济发展起到关键作用。同时,随着高等医学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地方医学院校人才培养模式也在发生变革。本文以桂林医学院临床医学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实践为例,通过对专业在人才培养目标、课程建设、课堂改革、师资队伍和教学条件等方面建设经验进行探索,以专业特色发展需求,围绕服务地方经济发展为内需动力,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应用型卓越医学人才分类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
廖锦锋, 白玲, 李建周, 汪丽燕, 彭小红, 张志勇
2022, 8(1): 6-11. doi:
10.3969/j.issn.2096-045X.2022.01.002
摘要
(
808
)
PDF
(1755KB) (
14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顺应国内外对医学人才培养提出高质量要求的新形势,探索适合地方医学院校的可持续发展的应用型卓越医学人才培养道路,桂林医学院针对医学类专业和医学相关专业对学生能力培养要求的差异,从科学定位培养目标、针对性设置课程体系、分类实施教学模式改革及构建多元化评价体系等方面有侧重地开展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索,以提升医学教育质量,为“健康中国”战略目标的达成发挥自身作用。
“实践赋能,创新驱动”的整合实验教学体系构建——以桂林医学院基础医学实验整合课程为例
祝宁侠, 陈健, 王勇, 卢慧玲, 莫刚, 孙莉
2022, 8(1): 12-16. doi:
10.3969/j.issn.2096-045X.2022.01.003
摘要
(
904
)
PDF
(645KB) (
16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基础医学实验教学是培养医学生创新意识、动手能力和临床思维能力等综合能力的重要手段。在深化医学教育改革的新背景下,如何以学生为中心,积极开展实验整合式教学模式,提升学生综合能力,是基础医学课程体系改革的重点和难点。桂林医学院基础医学院以临床医学本科学生为主体,以提高医学生综合能力为中心;通过基础学科横向、基础临床纵向和理论实践双向融合方式,从教学团队、教学体系和内容、教学模式、思政和专业教育、网上资源5个方面整合,进行“实践赋能,创新驱动”的整合实验教学体系的探索和构建。
以学生为中心,全方位打造高阶课堂——以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课程为例
朱华, 陶毅明, 陈莉, 赵晓平, 邓洁, 高进涛, 李荔, 白玲
2022, 8(1): 17-22. doi:
10.3969/j.issn.2096-045X.2022.01.004
摘要
(
798
)
PDF
(2736KB) (
12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打造高阶课堂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核心环节。针对传统课程教学存在教学目标重知识、轻能力素质,教学方法重灌输、轻探究建构,教学评价重知识结果、轻能力过程等问题,以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课程为例,在建构主义理论的指导下,以医学生的岗位胜任力提升为导向,通过修订教学目标、重构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创新教学评价体系,全方位打造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案例讨论-线上学习-专题讲授-实验探究”四位一体高阶课堂教学体系。
课程建设
以学生为中心的应用型环境卫生学课程教学设计与实施
关素珍, 徐海明, 张亚娟, 李玲, 李丽萍, 德小明
2022, 8(1): 23-28. doi:
10.3969/j.issn.2096-045X.2022.01.005
摘要
(
702
)
PDF
(726KB) (
24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我国正在大力推进“OBE认证”“互联网+”和“一流课程与专业建设”等重大战略,应用能力的培养是人才培养更高阶段的类型。环境卫生学课程是预防医学专业学生的必修课。针对以往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以应试为目标、课程内容不够丰富、忽视课程思政、仅重视终末考核等“痛点”问题,教学组采取了一系列改进措施。首先,贯彻以学生为中心,瞄准学生高阶能力培养及终身学习目标,重新定位课程目标;其次,整合教学内容,注重教材中基本理论的讲解,随时补充学科前沿热点,培养预防医学生博闻视野;第三,充分挖掘学科资源,重视课程思政,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全生态教学过程;最后,教学中时刻重视教学反思,建立全过程评价机制。经过近3年的教学实践,收获了可喜的成绩。学生的学科综合素养显著提高;公共卫生执业医师考试成绩明显提高;在公共卫生综合知识与技能大赛中表现不俗;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工作表现评价较高。
混合式教学模式中药学课程评价体系的建立与实践
刘仁慧, 罗良涛, 许利平, 张旻昱, 高源
2022, 8(1): 29-33. doi:
10.3969/j.issn.2096-045X.2022.01.006
摘要
(
654
)
PDF
(617KB) (
7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基于混合式教学模式构建中药学评价体系。方法依据中医、中药、临床药学专业的培养目标、课程目标、学生特点、教学方法及本校教学条件等设计中药学教学评价体系,并应用于教学实践。结果建立本校中药学课程评价体系,即终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过程性评价比例为1∶1,确立形成性/过程性评价主要内容包括翻转课堂及PBL评价、病案分析评价、基于BB平台的章节测试及期中考试、课堂提问及互动评价、学生考勤、问卷调查、学生个体反馈及教师集体反馈等。结论中药学评价体系的建立有助于学生提高学习效果,持续改进学习方法;教师可获得教学过程中的连续反馈,及时改进教学策略。
线上线下教学
推拿学网络教学模式的实践与探索
郝唯, 刘玉超, 程五中, 王钺, 马彦旭
2022, 8(1): 34-39. doi:
10.3969/j.issn.2096-045X.2022.01.007
摘要
(
1152
)
PDF
(2068KB) (
14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在传统推拿学的教学实践基础上,进一步改革教学方式,探索网络教学模式的建设,期望借助互联网能更好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从而优化教学质量;阐述首次推拿学全网络教学的实践全过程,包括理论课程及实操课程,分别从备课、授课、考核、评价进行了详细的介绍;课后采取问卷调查方式对学生进行了回访,并提出改进措施;推拿学网络教学模式实践顺利,并取得好的教学效果。
毕业后教育
教学门诊在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的应用探究
王亚军, 朱庆双, 赵妍, 陈丽芬
2022, 8(1): 40-44. doi:
10.3969/j.issn.2096-045X.2022.01.008
摘要
(
681
)
PDF
(629KB) (
19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是要培养具有独立、规范地处理常见多发疾病的临床医师。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深入和医疗效率的提高,门诊已经成为连续医疗服务的主要模式,充分利用教学门诊进行规范门诊教学的医学教育时代已经到来。但目前国内对教学门诊的认识存在不足;对教学规范及应用,尤其在教学流程上还没有统一的标准。通过回顾国内外教学门诊现状,探究和阐述了教学门诊与门诊教学的概念、教学门诊的设置、教学门诊教学规范以及注意事项,希望教学门诊能在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得到充分应用,以提高培训工作的质量。
O2O互动型教学模式在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的应用
李鸿雁, 高明杰, 李非
2022, 8(1): 45-49,54. doi:
10.3969/j.issn.2096-045X.2022.01.009
摘要
(
924
)
PDF
(3348KB) (
12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探讨线上线下(online to offline,O2O)互动型教学模式在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以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36名学生作为试验组,每组成员6〖FGS〗~〖FGN〗8人,另外36名前期住院医师作为对照组,试验组采用O2O互动教学法,对照组按照传统教学模式。教学完成后比较两组理论和临床实践技能成绩以及问卷调查结果。结果试验组理论和临床实践技能成绩均优于对照组(P<0.05),且各项效果评价也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O2O互动型教学模式能够为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教学提供更优化的教学。
门诊病房一体化教学模式在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的教学实践
王明婕, 孙炎, 李骋, 周兵, 崔顺九, 黄谦
2022, 8(1): 50-54. doi:
10.3969/j.issn.2096-045X.2022.01.010
摘要
(
698
)
PDF
(617KB) (
10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探索在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开展门诊病房一体化的教学模式,以期提高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教学水平。方法分析传统教学方式与门诊病房一体化教学方式的特点和差异,总结后种教学模式的优势和教学经验。结果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采用门诊病房一体化的教学模式与传统单一门诊或病房的教学模式比较更具备教学连续性和一贯性,对疾病的诊治转归能进行全面的教学,更具有优势。通过建立专家诊疗团队、规范疾病诊疗体系并加强带教老师的带教意识可实现门诊病房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实施。结论门诊病房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可有助于住院医师的综合素质的提高,加快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的专业培养,为专科医师培养奠定基础。也可有效促进住院医师临床思维能力的培养,提高实践能力,培养医学人文精神,提高医患沟通能力。
住院医师和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有效衔接问题与思考
李亚珍, 邱晨, 吕猛
2022, 8(1): 55-59,64. doi:
10.3969/j.issn.2096-045X.2022.01.011
摘要
(
1057
)
PDF
(611KB) (
32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和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是毕业后医学教育的不同阶段,为实现二者的有效衔接,需要做好培训层级、学位授予、岗位资质、职称聘用、行业身份等多方面的配套工作。在过渡期,应给予合理的政策引导、经费支持,加强培训基地的管理和建设规范的考核体系,以实现其平稳过渡。
临床教学
BOPPPS联合CBL教学法在护理临床实习教学中的应用
王志成, 周加玲
2022, 8(1): 60-64. doi:
10.3969/j.issn.2096-045X.2022.01.012
摘要
(
959
)
PDF
(596KB) (
31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研究BOPPPS联合CBL教学法在护理临床实习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整体抽样法抽取2020年3月-2021年2月在某三级甲等医院实习的护理专业实习生120名,按照实习时间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60名和试验组60名,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法,试验组采用BOPPPS联合CBL教学法。实习结束后比较两组护理实习生的各项能力考核成绩、护理教学效果、护理教学满意度。结果试验组护理实习生的各项能力考核成绩、护理教学效果、护理教学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BOPPPS联合CBL教学法可提高护理临床实习生的各项能力考核成绩,有效提高临床护理教学效果和护理教学满意度。
临床医学专业留学生临床实习现状分析与思考
方丹, 许蓉
2022, 8(1): 65-68. doi:
10.3969/j.issn.2096-045X.2022.01.013
摘要
(
279
)
PDF
(573KB) (
9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来华留学生临床医学专业本科教育(英文授课)项目,是国家留学生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提高来华留学生的教学质量是国家医学院校教学中的重要课题之一。通过总结和分析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临床医学专业留学生在院内的实习现状,探索加强留学生实习管理的有效措施,推动临床医学专业留学生临床教学的规范化进程,培养出更多高质量的临床医学专业留学生,对于来华留学生的成长是一个非常有意义的课题。
医学本科生全科医学社区实习效果研究
冯郑文, 刘英杰, 张天程, 陈小垒, 杜娟
2022, 8(1): 69-74. doi:
10.3969/j.issn.2096-045X.2022.01.014
摘要
(
157
)
PDF
(656KB) (
17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了解临床医学本科生全科医学2周社区实习效果。方法2016年5月-2016年6月,通过自身对照,在北京市5个城区的6家首都医科大学社区卫生实习基地,对参加社区实习的首都医科大学五年制临床医学的本科生(155名)分别在实习前后采用自设问卷进行现场调查。问卷调查内容包括学生基本情况、实习内容参与情况、实习前后对全科医学的认知和态度等,对于社区实习效果即认知及态度评分在实习前后的差异,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进行统计分析,对于认知差异的影响因素,采用多重线性回归进行分析。结果实习前问卷发放145份,实习后发放153份,经匹配后,回收有效问卷139份,参与问卷调查的实习学生对全科医学总的认知情况在实习后评分高于实习前评分(t=-2.241,P=0.008),对全科医学的态度在实习前、后没有发生变化(t=-1.838,P=0.082),实习内容种类数是学生对全科医学的认知差异的影响因素。结论本科期间开展社区实习能够增强临床医学生对全科医学的认知,但对于全科医学态度无明显变化。高校应继续完善社区实习内容,改进实习时间,加强带教师资队伍建设,以进一步提高社区实习效果。
思政教育
中医药自信融入高等中医药院校思政课程的探索与实践
张秀峰, 段志光
2022, 8(1): 75-81,86. doi:
10.3969/j.issn.2096-045X.2022.01.015
摘要
(
266
)
PDF
(2774KB) (
18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中医药自信融入思政课程是新时代高等中医药院校立德树人的重要抓手,是思政课教学改革创新的重要方案,是中医药特色发展的重要举措。遵循新时代高等中医药院校人才培养目标与思政课程目标,探索中医药自信融入的教学策略,优化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总结实践效果,旨在强化大学生职业认同,坚定其中医药自信。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课程-学生”三维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为例
焦光源, 王向珍, 尚爻, 孙莹炜
2022, 8(1): 82-86. doi:
10.3969/j.issn.2096-045X.2022.01.016
摘要
(
1141
)
PDF
(679KB) (
5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在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过程中,依托思想政治理论课,围绕“教师-课程-学生”三个维度开展教学改革,在实践中探索出以“信”“技”“研”“学”为核心,全面提升教师素养;以“两专”“两融入”“五小”为重心,稳步推进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以“三个课堂”为支撑,坚定学生理想信念。
调查研究
“临床早期接触”对医学生关怀能力养成的效果分析——以汕头大学医学院“医者之心(HEART)”课程为例
范冠华, 欧少闽, 郑少燕, 张倍恩, 黄锦裕, 卜柳秀, 杨棉华, 陈海滨
2022, 8(1): 87-94. doi:
10.3969/j.issn.2096-045X.2022.01.017
摘要
(
621
)
PDF
(3933KB) (
9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探讨医者之心(HEART)课程中“临床早期接触社会实践环节”对关怀能力养成的效果,对该课程纳入“临床早期接触”的教学设计做小结。方法编纂临床早期接触中的“隐性课程”体验问卷,对参加医者之心(HEART)课程的临床早期接触社会实践环节的学生进行事后访问及问卷调查,以此评估“隐形课程”对医学生关怀能力养成的初步情况。 结果医学实习生对各种具有隐性课程内涵举措的各个维度对其关怀能力培育的帮助,均呈偏正向的态度。“带教教师教学示范”“关怀展现”“专业胜任能力对学生关怀能力影响”这3个构面的强弱程度,会因“学生临床早期接触时长”“带教教师年资”“临床早期接触过程满意程度”的不同而呈现显著差异。结论“临床早期接触各类组织形式”对第一次进入临床体验的医学生关怀能力认知有重要影响,典范学习及同伴影响对医学生关怀能力认知有正向影响。
农村中老年糖尿病患者生活方式相关影响因素研究——以北京市H区为个案
李懿, 吴萍, 杨佳
2022, 8(1): 95-100. doi:
10.3969/j.issn.2096-045X.2022.01.018
摘要
(
145
)
PDF
(716KB) (
6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以北京市H区为研究现场,以农村中老年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了解农村中老年糖尿病患者生活方式现状,梳理分析其中的问题,提出改善农村中老年糖尿病居民不良生活方式的相关建议。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抽样方法,抽取H区6个乡镇,每个乡镇抽取8个行政村,共抽取48个行政村768名村民进行问卷调查。收集人口学特征、糖尿病患病情况以及与被调查者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进行单因素分析和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768名村民中患糖尿病的204人(28.6%),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文化程度低、超重和肥胖、连续闲暇时间超过4 h、主食结构以细粮为主、日均油摄入过量会导致患糖尿病的风险增加。结论结合农村中老年糖尿病患者的饮食习惯、运动方式的现状及问题,建议通过适宜实用宣传教育提高健康素养;在“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中搭建合理膳食结构;提倡科学的运动时间和方法,减少静态行为过长对健康的损害,从而提高农村居民健康水平并有效预防糖尿病的发生发展。
基于德尔菲法和层次分析法的硕士研究生生源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何其迅, 马小蕊, 吴萍
2022, 8(1): 101-105,126. doi:
10.3969/j.issn.2096-045X.2022.01.019
摘要
(
912
)
PDF
(611KB) (
30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构建准确、有效、易操作的研究生生源质量评价体系,促进研究生教育健康发展。 方法在利益相关者调查、文献研究及专家访谈的基础上,初步确定硕士研究生生源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一级、二级指标,运用德尔菲法进行两轮专家咨询最终确定硕士研究生生源质量评价指标,运用层次分析法计算评价指标权重。 结果专家熟悉程度为0.8657、0.8648,判断依据为 0.7457、0.7484,权威系数为 0.8057、0.8314,Kendall协调系数为 0.125、0.406( P<0.001)。确定硕士研究生生源质量评价指标包括 4项一级指标、14项二级指标。一级指标为成绩指标、背景结构、专业适配、综合素质,权重分别为 0.42、0.23、0.23、0.12,判断矩阵的一致性比例(CR)为 0.004,二级指标判断矩阵的(CR)分别为0.017、0.018、0.018、0。 结论运用德尔菲法和层次分析法构建的硕士研究生生源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及其权重较为科学,结果可信,可对研究生生源质量进行科学的诊断性评估,为研究生教育的培养、就业跟踪评价奠定了重要的基础作用。
北京高校医疗服务志愿者工作现状与发展对策——基于北京22所高校的实证研究
杨菲菲, 李欣亚, 赵福云, 张潇, 尉丹阳, 郭蕊
2022, 8(1): 106-111. doi:
10.3969/j.issn.2096-045X.2022.01.020
摘要
(
188
)
PDF
(1195KB) (
43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了解北京市高校医疗服务志愿者工作现状及问题,提出相应对策建议,为促进医疗志愿服务的发展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抽样对北京市22所高校的医疗服务志愿者进行调查分析,问卷有效回收率达99.08%。结果调查对象中,只有42.25%接受过医患沟通技巧培训;25.46%对保障表示一般甚至不满意;62.73%认为自己能使就医过程有序高效及普及健康知识;81.71%认为自己相关知识储备不足。结论高校学生志愿者的专业性和针对性不足,志愿管理体系尚未完善。应发挥高校志愿者的专业及人力资源优势,通过“学校-医疗机构-政府”共建共享联动模式对医疗服务志愿者进行管理,从而推动医疗志愿服务发展,提高全民健康素养。
实验室管理
“新医科”视角下医工融合在形态学创新实验课程建设中的探索
左雅敏, 王燕, 王晓雯, 曾凡龙, 徐臣利, 彭兴春
2022, 8(1): 112-116. doi:
0.3969/j.issn.2096-045X.2022.01.021
摘要
(
128
)
PDF
(2357KB) (
12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在国家大力推进新医科建设的背景下,结合当前医学迈入人工智能阶段和复合型人才需求的现状,基于医工结合的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急需建立。通过立足医学教育的新特点及要求,以建设医学形态学创新实验课程为例,提出新医科背景下形态学实验课程知识结构、学习方式及综合素质“三维能力”内涵,探讨以学生培养为中心,以科研创新为目标,以自主学习为向导,以进阶式的项目设计贯穿全过程的“医工融合”实验课程教学方案,并创新应用到实验教学中,对新医科建设背景下形态实验学的教学方法进行有效探索。
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分子医学教学实验室安全准入培训制度的建立
霍朝霞, 赵鲁杭, 于晓虹, 邹玲, 廖志银, 翁登坡
2022, 8(1): 117-121. doi:
10.3969/j.issn.2096-045X.2022.01.022
摘要
(
107
)
PDF
(6733KB) (
7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实验室安全准入制度是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重要的环节。利用现代信息化手段,将部分实验安全操作通过虚拟仿真实验或微课形式呈现,采用线上线下有效结合的培训模式,通过理论结合虚拟仿真实验的学习及实验室实地操作培训等多种方式,建立了分子医学教学实验室学生准入培训制度,完善了实验室安全管理机制,在全面系统的基础上保证培训内容的时效性和趣味性,有效地加强了学生的安全意识和实验操作规范意识,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药学专业实验教学和实验室安全培训体系的实践与思考
冯琦琦, 高岐, 张筱宜, 杨一帆, 王玉记
2022, 8(1): 122-126. doi:
10.3969/j.issn.2096-045X.2022.01.023
摘要
(
144
)
PDF
(1075KB) (
10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近几年,高校实验室常有火灾、爆炸和投毒等重大安全事故发生,造成师生生命和国家财产的重大损失。以首都医科大学药学院实验室安全教育课程及其培训系统为例,探讨其体系建设与教学方式方法的改革,始终围绕“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和“安全第一”的核心,自主开发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虚拟仿真项目和线上慕课,实验室安全课程(逃生演习+虚拟仿真+学堂在线+学习强国)和实验室安全培训体系(操作考核和安全知识题库、科研楼门禁考核系统等)。
专 论
药物成果创新度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郭翔宇, 曹婉昕, 周小钰, 郜文, 张胜海
2022, 8(1): 127-132. doi:
10.3969/j.issn.2096-045X.2022.01.024
摘要
(
135
)
PDF
(2532KB) (
14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在药物研发过程的每一个阶段,均需要对众多“药物成果”的价值进行多维度客观评价。从创新的概念出发,结合相关文献与标准,在科学性和实用性兼顾的原则下,构建适合现代药物研发成果的 “四等级技术创新度”标准化评价体系,这对信息使用者了解药物成果的潜在价值有重要的作用。
新闻公告
《医学教育管理》继续入选2024《中国学术期刊影响因子年报》统计源期刊
2024-12-20
《医学教育管理》严正声明
2024-04-17
《医学教育管理》电子刊全新上线啦!
2024-03-20
《医学教育管理》增刊2024年征稿通知
2024-03-01
《医学教育管理》继续入选2023《中国学术期刊影响因子年报》统计源期刊
2023-11-03
中国期刊协会组织开展“不忘初心 助力基层”主题实践公益活动暨“弘扬太行精神,永葆红色本质”党建活动
2023-09-21
被《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AMI综合评价报告(2022)》收录
2023-03-22
《医学教育管理》增刊2023年征稿通知
2023-02-28
《医学教育管理》2022年评价指标发布
2022-11-16
特别声明
2022-05-26
《医学教育管理》2021年评价指标发布
2021-12-10
严正声明
2020-07-21
《医学教育管理》荣获北京高校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期刊等
2019-10-23
《医学教育管理》增刊2022年征稿通知
2022-02-25
《医学教育管理》增刊2021年征稿通知
2021-01-20
《医学教育管理》增刊2020年征稿通知
2020-03-05
通知
2020-02-08
《医学教育管理》2019年评价指标发布
2019-12-10
首医期刊联盟系列讲座——“医学论文英文摘要撰写的基本要求和常见问题”讲座圆满举行
2018-10-23
《医学教育管理》入选2018年《中国学术期刊影响因子年报》统计源期刊及影响因子发布
2018-10-23
《医学教育管理》继续入选2024《中国学术期刊影响因子年报》统计源期刊
2024-12-20
《医学教育管理》严正声明
2024-04-17
《医学教育管理》电子刊全新上线啦!
2024-03-20
《医学教育管理》增刊2024年征稿通知
2024-03-01
《医学教育管理》继续入选2023《中国学术期刊影响因子年报》统计源期刊
2023-11-03
中国期刊协会组织开展“不忘初心 助力基层”主题实践公益活动暨“弘扬太行精神,永葆红色本质”党建活动
2023-09-21
被《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AMI综合评价报告(2022)》收录
2023-03-22
《医学教育管理》增刊2023年征稿通知
2023-02-28
《医学教育管理》2022年评价指标发布
2022-11-16
特别声明
2022-05-26
《医学教育管理》2021年评价指标发布
2021-12-10
严正声明
2020-07-21
《医学教育管理》荣获北京高校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期刊等
2019-10-23
《医学教育管理》增刊2022年征稿通知
2022-02-25
《医学教育管理》增刊2021年征稿通知
2021-01-20
《医学教育管理》增刊2020年征稿通知
2020-03-05
通知
2020-02-08
《医学教育管理》2019年评价指标发布
2019-12-10
首医期刊联盟系列讲座——“医学论文英文摘要撰写的基本要求和常见问题”讲座圆满举行
2018-10-23
《医学教育管理》入选2018年《中国学术期刊影响因子年报》统计源期刊及影响因子发布
2018-10-23
更多...
下载中心
作者署名要求、贡献声明及利益冲突
单位介绍信
作者授权书
论文模板
参考文献著录新格式(GB/T 7714-2015)示例
杂志征订单
更多...
友情链接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首都医科大学
首都医科大学图书馆
中国知网
万方数据
更多...
访问统计
总访问量
188364
今日访问
743
在线人数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