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德毅, 宗爱东. 从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 从战略高度构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体系[J]. 中国高等教育, 2017(1): 43-46.
[2]邱伟光. 课程思政的价值意蕴与生成路径[J]. 思想理论教育, 2017(7): 10-14.
[3]Leavy P. The Oxford handbook of qualitative methods[M].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14.
[4]Denzin N K, Lincoln Y S. Handbook of qualitative research[M]. Thousand Oaks, Calif: Sage Publications, 2000.
[5]陈向明. 质的研究方法与社会科学研究[M]. 北京: 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0.
[6]伍醒, 顾建民. “课程思政”理念的历史逻辑、制度诉求与行动路向[J]. 大学教育科学, 2019, 3(3): 54-60.
[7]王伟. 思想政治教育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影响及对策研究[D]. 济南: 山东师范大学, 2014.
[8]朱广琴. 基于立德树人的“课程思政”教学要素及机制探析[J]. 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 32(6): 84-87.
[9]罗冬娇, 邵鸯凤, 周金成. 本科护理专业HIV教学中“课程思政”的设计与实践[J]. 中华护理教育, 2021, 18(1): 55-59.
[10]杨柳, 葛莉, 刘捷, 等. 中医护理学基础课程的“课程思政”教学实践[J]. 中华护理教育, 2020, 17(5): 431-434.
[11]王学俭, 石岩. 新时代课程思政的内涵、特点、难点及应对策略[J]. 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0, 41(2): 50-58.
[12]何云峰, 吉列丽, 张青青. 提升本科人才培养能力: “课程思政”的新时代价值与实践路径[J]. 教育理论与实践, 2019, 39(18): 37-39.
[13]肖香龙, 朱珠. “大思政”格局下课程思政的探索与实践[J]. 思想理论教育导刊, 2018(10): 133-135.
[14]刘鹤, 石瑛, 金祥雷. 课程思政建设的理性内涵与实施路径[J]. 中国大学教学, 2019(3): 59-62.
[15]刘玉白. 大学生志愿者活动作为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创新研究[D]. 合肥: 安徽大学, 201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