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24年 第10卷 第3期    刊出日期:2024-06-20
    上一期   
    目次
    2024年第10卷第3期目次
    2024, 10(3):  0-0. 
    摘要 ( 88 )   PDF (537KB) ( 3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专题研究
    艺术教育在医学美育教育中的作用及实施途径
    寇瑾妍, 富奇, 李长樱, 王君
    2024, 10(3):  259-263.  doi:10.3969/j.issn.2096-045X.2024.03.001
    摘要 ( 88 )   PDF (680KB) ( 3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艺术教育作为美育教育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其实施始终遵循美育的基本原则,成为实现美育目标的关键手段和载体。在现代社会对医学人才提出更高素质要求的背景下,医学院校需超越传统教育模式,将艺术教育全面融入医学美育教育的各个环节。这一整合过程旨在发挥艺术教育在培养情感和人文关怀、提升审美和创新能力、加强职业道德和责任感、增强跨学科综合素养、培育医学人文精神的多维作用,通过整合教育理念、构建课程体系、建设师资队伍、强化实践教学、推进跨学科协同、探索校园文化建设的实施途径,优化医学人才培养教育路径,为社会培养出既具备专业医学技能又拥有全面人文素质的高质量医学人才,满足时代发展的需要。
    医学院校美育课程体系建设研究与实践
    商玮娜, 杨婧涵, 陈思宇, 王君
    2024, 10(3):  264-269.  doi:10.3969/j.issn.2096-045X.2024.03.002
    摘要 ( 58 )   PDF (701KB) ( 3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在新医科背景下医学院校愈发重视美育课程体系的搭建,应医学教育本质要求、学科建设要求,以及育人要求,优化美育课程体系现已成为医学院校美育课程研究重中之重,这既能为课程教学工作助力,又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基于当前医学院校美育课程体系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问题解决措施,以期取得新时代医学院校美育课程体系建设的良好效果,真正深化医学院校美育课程教学改革。
    中国民族音乐文化在医科大学美育教育中的传承模式与路径研究
    杨禾
    2024, 10(3):  270-274.  doi:10.3969/j.issn.2096-045X.2024.03.003
    摘要 ( 67 )   PDF (691KB) ( 2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中国民族音乐文化的高校传承是当今美育教育的热点之一。在医科大学美育教育中传承中国民族音乐文化,对于增强大学生的民族意识、民族自信、民族认同感,发挥民族音乐的医疗辅助效力,传承、保存和传播优秀的中国民族音乐文化遗产,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全面发展十分必要。通过研究实践建立的“4+3+5”传承模式与路径是以“四个结合”为基础、“三项措施”为保障、“五条路径”为抓手,以此来实施中国民族音乐文化传承教育的尝试和探索。
    诗教美育在医学教育中的价值功能
    刘靓, 许大鹏
    2024, 10(3):  275-279.  doi:10.3969/j.issn.2096-045X.2024.03.004
    摘要 ( 45 )   PDF (689KB) ( 1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在高等医学教育中实施美育的必要性有四点:一是高等院校学生对于审美素养的普遍需求;二是科学与艺术关系密切;三是医学兼具人文艺术属性;四是重理工轻人文的医学教育发展现状。而诗教美育,是以诗教为手段达成美育目标的教育形态,是中华美育精神在当代美育中的应用和实践,包括在高等医学教育中。其在医学教育中的价值功能主要有,促进医学生君子人格的养成,助力医学生丰厚感性的培养,辅助医学生德育智育的发展。
    美育融入病理学课程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
    李兰, 任铭新, 王博, 张元福, 彭译漫, 屈弓丞, 韦婉儿, 张文勇
    2024, 10(3):  280-285.  doi:10.3969/j.issn.2096-045X.2024.03.005
    摘要 ( 33 )   PDF (2275KB) ( 2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文旨在探索美育与医学专业病理学课程融合协同育人教学的新模式。病理学课程将病变抽象知识形象化,通过显微摄影拍图、绘图、讲图、评图一系列参与式互动,引导学生对人体疾病微观结构进行细致观察和鉴别。实施这种教学模式,不仅能加深学生对知识点概念的理解,提升对疾病组织结构的认知水平,还能引导学生发现和感知医学微观世界的独特魅力, 增强对病理学科的兴趣和热爱。美育教学理念在这一过程中也得以深入渗透到病理学课堂全过程,达到促进医学形态学审美能力,进而增强学生医艺修养的效果。病理学和美育的跨学科融合,也可为基础医学教育带来新的视角和启发。
    人才培养
    中医药高校学风建设实践探索与路径研究——以学业工作坊为例
    王亚飞, 韩雪, 汤阳, 王媛媛, 李梦然, 赵建磊
    2024, 10(3):  286-290.  doi:10.3969/j.issn.2096-045X.2024.03.006
    摘要 ( 16 )   PDF (797KB) ( 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加强学风建设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战略选择,对于中医药院校人才培养起着重要的作用。以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学院学业工作坊为研究载体,围绕学生发展需求,将学风建设与学业辅导工作作为中医药人才培养工作的重要环节加以推进落实,以学期和年级为指标,横向推进、纵向融合,分阶段、分层次,逐步探索符合医学生特点的学风建设的路径,形成课程与实践双向激活、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朋辈引领结合促进、线上线下沟通联动的新方向,提供具有价值的参考和实践。
    城乡定向医学生人文素质培养——以丽水学院为例
    叶宏杰, 张凯波, 吴松泉, 李彩福, 王久鹏, 钱双阳, 徐好
    2024, 10(3):  291-296.  doi:10.3969/j.issn.2096-045X.2024.03.007
    摘要 ( 14 )   PDF (926KB) ( 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通过丽水学院城乡医学定向生人才培养基本现状,提出人文素质提升的路径以及对定向生的培养实践探索。方法 选择623名医学定向生以及45名统招生为研究对象,采用调查研究法、访谈法、文献研究法,就当前城乡医学定向生人才培养过程与教育教学过程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调查研究。结果 40%的受访者表示人文素养缺失较难适应差别工作,在就业观念以及职业规划上,95%的受访者表示自己是听从家人的建议以及考虑到职业的稳定性选择成为定向生的;4.8%的受访者表示有明确的就业及职业规划,93%的受访者表示只想通过考试,顺利毕业;在医学生人文素养关注方面,55.1%的受访者未关注人文素养问题,22.2%的受访者认为学校缺失人文素养培养课程。结论 当前城乡医学定向生人才培养过程与教育教学过程存在培养模式欠缺系统化、人文素质教育相对缺失等现象。高校应该高度重视定向生的培养工作,紧抓实践教学质量的同时,也要注重医学人文素养实践,加强定向医学生扎根基层、服务基层的责任意识与使命担当,培养出优质的基层全科卫生工作人员,致力于中国基层医疗卫生事业的和谐发展。
    教育教学
    综合性医科大学中药学专业建设的实践与思考——以首都医科大学为例
    龚慕辛, 刘长利, 王伽伯, 夏蓉, 朱智耀, 史青, 常景华
    2024, 10(3):  297-302.  doi:10.3969/j.issn.2096-045X.2024.03.008
    摘要 ( 26 )   PDF (772KB) ( 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首都医科大学中药学专业在长期办学实践中分析身处综合性医科大学的教育教学资源特点,结合生源及其就业趋向,逐步树立了院校教育与师承教育相结合培养中药专业人才的精品教育理念,实施一系列深化中药学专业教育教学综合改革的措施,使人才培养质量显著提升。通过专业认证更加明确自身存在的问题,并制定了持续推进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进一步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具体措施。
    以执业医师考试为导向的医学免疫学网络试题库建设与应用
    陈建芳, 梅建军, 刘晓梅, 周蕾, 任可
    2024, 10(3):  303-307.  doi:10.3969/j.issn.2096-045X.2024.03.009
    摘要 ( 25 )   PDF (662KB) ( 1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医学免疫学是一门重要的医学基础课程,也是执业医师考试的考核内容。本文以执业医师考试为导向,采用考易网络题库与考试评价系统,从试题库的建设内容和题型方面进行医学免疫学网络试题库建设,目前试题库总题量达到2 400余题,逐步应用于开设医学免疫学课程的考试,并根据临床医学和预防医学专业学生考试成绩,采用难度、区分度、信度等指标评价试卷质量,分析课程教学效果。在试题库的建设和应用过程中,需要教师不断探讨研究,更新和完善试题库,将试题库建设成为动态高效的课程考核工具。该试题库建成后,既有利于提高执业医师考试的通过率,也有利于实行考教分离,为培养新时代具有岗位胜任能力的医学人才奠定基础。
    中外合作办学临床医学专业预防医学特色课程改革探索——以重庆医科大学为例
    卢朝霞, 夏茵茵, 程淑群, 周丽晓, 蒋学君, 陈承志
    2024, 10(3):  308-314.  doi:10.3969/j.issn.2096-045X.2024.03.010
    摘要 ( 28 )   PDF (882KB) ( 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更好应对日益严峻和复杂的全球公共卫生问题,重庆医科大学对中外合作办学临床医学的预防医学课程进行课程改革探索。本文分析了中外合作办学临床医学教育教学项目概况,通过对比国内外临床医学课程评估标准,明确中外合作办学临床医学专业预防医学课程改革目标与方向,采取预防医学课程结构、课程内容调整等措施,对中外合作办学临床医学专业预防医学课程进行探索改革,形成重视协同培养、教学深度与广度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人文素养与思政培养等医学人才培养特色,就如何进一步提高中外合作办学临床医学的预防医学课程质量提出相关建议和对策。
    研究生教育
    基于评阅意见的中医药院校博士学位论文质量保障的思考与建议
    齐嘉阳, 张世杰
    2024, 10(3):  315-320.  doi:10.3969/j.issn.2096-045X.2024.03.011
    摘要 ( 22 )   PDF (700KB) ( 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博士学位论文评阅是保障博士学位论文质量的重要手段。本文以浙江中医药大学2022年送审的73篇博士学位论文收到的446份评阅意见为研究对象,通过关键词词频分析等方法,分析中医药院校博士学位论文普遍存在的质量问题,提出改进博士生导师遴选条件及招生指标分配依据、提升博士研究生基本学术规范和科研能力、建立导师组博士生培养模式、重视博士研究生学位论文开题、严格博士学位论文预审、预答辩制度等方面着力保障中医药院校博士学位论文质量。
    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论文质量保障的探索与实践
    李冲, 程慧敏, 高灿
    2024, 10(3):  321-325.  doi:10.3969/j.issn.2096-045X.2024.03.012
    摘要 ( 19 )   PDF (697KB) ( 1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是研究生培养阶段研究成果的集中体现,更是学位授予的重要依据。当前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论文存在学术训练不足、导师主体责任发挥不到位、培养过程管理有待优化等问题。本研究从问题导向视域角度,以文献查阅、访谈等方式剖析学位论文质量问题,提出建立导师培训考核长效机制,强化重点研究群体督导,学位论文质量关口前移,增设学位论文学术规范审查等研究生教育管理体系关键环节的政策建议,加大专业协会等社会评价主体的介入力度,以期优化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论文评价体系,提升学位论文质量并推动研究生教育的改革与发展。
    多学科交叉研究生团队的培养与管理策略探讨——以南华大学医学影像研究所为例
    谭浅浅, 陈智毅, 左欢, 杜萌
    2024, 10(3):  326-331.  doi:10.3969/j.issn.2096-045X.2024.03.013
    摘要 ( 31 )   PDF (839KB) ( 1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多学科知识与技术交叉是解决重大科学问题的切入点之一,而多学科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是其关键内容。当前,高等院校教育教学呈现出多主体协作、多学科融合的特征,多学科交叉研究生团队应运而生,成为一种新型的科研组织形态。然而,当前学科交叉型研究生团队在管理制度、师资队伍和培养目标等方面仍存在许多问题,有必要探索构建更完善的整合型教学培养与管理模式。本文旨在分析学科交叉型研究生团队的内涵和建设意义,并剖析其在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结合实际探讨有益的管理策略和培养目标。
    临床教学
    以疾病为中心的眼底多模影像在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学中的应用
    史雪辉, 王海燕, 杨帆, 魏文斌
    2024, 10(3):  332-337.  doi:10.3969/j.issn.2096-045X.2024.03.014
    摘要 ( 30 )   PDF (3819KB) ( 1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眼底病学是眼科最复杂的领域之一,也是眼科学习的重点和难点。眼底影像是辅助眼底病诊疗、教学和学习的必要方式及可靠途径。眼底影像的发展已经进入多模态时代。近年来,眼底多模影像已达到不同影像多位一体,并可实现不同影像间点对点精准对位;不但是平面像与立体像的交互融合,更有结构像和功能像的有机结合。多模影像辅助眼底病教学,更有助于全方位深刻理解、系统掌握眼底病。本文针对当前眼底病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结合眼底病教学的实际需求,提出以眼底疾病为中心,以病理机制为基础,以眼底多模影像循证解读为主要教学手段,使学生高效掌握眼底病;同时,本研究将与时俱进,进一步补充完善眼科教学方法,采用发病基础与影像表现互解互证的引导式教学模式,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热情、提高教学效率,并为提升学生逻辑辨证的临床思维能力提供帮助。
    案例教学法联合3D打印技术在儿童足踝畸形教学中的应用
    李浩, 李海艟, 刘虎, 郭东
    2024, 10(3):  338-343.  doi:10.3969/j.issn.2096-045X.2024.03.015
    摘要 ( 33 )   PDF (4859KB) ( 1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案例教学法(case-based learning,CBL)联合3D打印技术在儿童足踝畸形教学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23年1—6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骨科轮转的40名儿外科学专业型硕士研究生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40名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20名。对照组及试验组的学习内容均为儿童常见足踝畸形,包括先天性马蹄内翻足、先天性垂直距骨、高弓内翻足、扁平外翻足的解剖特点、诊断标准及治疗原则。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法讲解,利用足踝畸形患儿的影像学资料及正常踝关节模型进行授课。试验组采用基于足踝畸形3D打印模型的CBL模式进行教学。即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影像科调取足踝畸形的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CT)数据资料,制作3D打印模型,教师借助3D模型为试验组进行立体展示,对足踝畸形的解剖结构、诊断要点及治疗方案进行讲解。课后通过主观问卷及客观考核判断教学效果。结果 试验组在主观问卷调查自我评价得分和客观考核得分方面,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BL联合3D打印技术的教学模式可提高学生对儿童足踝畸形的理解和掌握,弥补传统教学的不足,具备更好的教学效果。
    基于认知负荷理论的中外学生麻醉学情境模拟教学设计
    杨希, 李崎, 张珣, 姜春玲
    2024, 10(3):  344-349.  doi:10.3969/j.issn.2096-045X.2024.03.016
    摘要 ( 29 )   PDF (737KB) ( 1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随着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的学生来华接受医学教育的人数与日俱增,中外医学生同堂接受医学实践培训的现象也逐步增多。目前,中外学生在培养目标、人文社会背景、语言表达逻辑等诸多方面的差异导致了实践教学效果不佳以及学生满意度不高。近年来,以认知负荷理论为框架的课堂授课模式在医学教育领域的应用中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笔者将该理论应用于中外学生混合麻醉学情境模拟带教中,为优化和完善我国医学留学生课堂教学模式提供有力参考。
    德育教育
    临床医学院医学生“四强四促”育人体系的探索实践
    王赛, 王亚军, 张维, 徐瑾, 邸洋, 花蕾
    2024, 10(3):  350-355.  doi:10.3969/j.issn.2096-045X.2024.03.017
    摘要 ( 27 )   PDF (789KB) ( 1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高校育人体系创新,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具体实践之一。宣武医院作为首都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具有理论与实践相融合的优势,医院经过多年实践,以“三全”育人为核心,围绕服务医学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任务,探索实践出“四强四促”育人体系,即“强思想引领,促红专融合”“强改革创新,促内生驱动”“强学科交叉,促协同发展”“强平台建设,促格局拓展”,切实激发了教育改革创新的根本动力,取得了良好成效。
    新时代加强医学生思政教育的探索与实践——以首都医科大学为例
    姜俊吉, 李爽
    2024, 10(3):  356-361.  doi:10.3969/j.issn.2096-045X.2024.03.018
    摘要 ( 39 )   PDF (764KB) ( 2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医学院校的教师肩负着教书育人与治病救人的“双天职”使命;医学院校的学生将成为国家医疗卫生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因此做好医科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以首都医科大学为例,从创新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的协同建设、利用新媒体发挥先进典型示范作用、丰富社团活动营造良好校园氛围、深入实践上好社会“大思政课”四个维度,将医德文化、军事文化、志愿文化融入医科院校思想政治教育进行实践探索。
    调查研究
    积极心理学视域下高校护理专业新生宿舍人际关系对抑郁情绪的影响研究
    郭磊, 贾小莹
    2024, 10(3):  362-367.  doi:10.3969/j.issn.2096-045X.2024.03.019
    摘要 ( 39 )   PDF (709KB) ( 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护理专业新生宿舍人际关系对抑郁情绪的影响,为护理专业新生抑郁情绪倾向的心理疏导提供依据。方法 于2023年1-2月期间,利用电子问卷开展宿舍人际关系对抑郁情绪的影响调查,以北京卫生职业学院护理专业新生作为研究对象,面向324名学生开展调查,利用SPSS 22.0数据统计软件完成数据处理与分析,确定护理专业新生宿舍人际关系对抑郁情绪的影响。结果 不同抑郁情绪倾向下护理专业新生宿舍人际关系中的群体认知(F=3.488,P=0.019)、言语沟通(F=4.224,P=0.024)、扰他行为(F=4.865,P=0.009)、共享行为(F=5.220,P=0.002)、个体特征(F=5.021,P=0.00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宿舍人际关系对抑郁情绪倾向有影响,护理专业新生的抑郁情绪得分在人口特征因素中的生源地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0.361,P=0.035)。结论 护理专业新生宿舍人际关系对抑郁情绪倾向有影响,学校相关部门在宿舍管理过程中,要重视抑郁情绪倾向学生的识别与疏导,早期发现抑郁情绪,对其抑郁情绪引发原因进行判断后,关注护生宿舍人际关系情况,通过宿舍人际关系改善,提升她们的心理健康水平。
    北京市属医院科技人才科研现状与激励政策调查研究
    裴春丽, 康健明, 武晶晶, 尚静, 邓柳丽
    2024, 10(3):  368-373.  doi:10.3969/j.issn.2096-045X.2024.03.020
    摘要 ( 38 )   PDF (752KB) ( 1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了解北京市属医院科技人才科研活动中存在的困境和需求,提出解决措施,以进一步激发科研人员的积极性。方法 以问卷形式调查北京市属医院的科技人才,采用描述性统计、卡方检验和秩和检验等方法对调查对象进行分析。结果 调查对象普遍认为缺乏研究辅助人员、研究平台不完善和研究生数量少是制约科研活动的主要影响因素,但不同人才梯队对上述因素的影响程度存在差异;65.2%的调查对象在科研工作中最需要的支持是科研团队支持;调查对象比较认同医院现行科研激励政策;薪酬收入制度改革是科技人才最迫切希望改革的激励政策。结论 科研团队建设是医院科技人才开展科研活动迫切的需求,医院应建立梯队合理的科研团队,搭建科研平台,完善科技评价和激励政策,营造有活力的科技创新环境。
    西南医科大学本科生科研意愿及影响因素分析
    马艳, 杜鹤阳, 李杭松, 徐应丽, 杨艳
    2024, 10(3):  374-379.  doi:10.3969/j.issn.2096-045X.2024.03.021
    摘要 ( 39 )   PDF (730KB) ( 3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了解西南医科大学本科生科研意愿及影响因素,为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教育模式研究提供参考。方法 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对西南医科大学不同年级和专业的1 043名在读本科生进行调查。结果 69.4%的学生有科研意愿,52.5%的学生充分了解学校的科研。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女生(OR=1.494,95%CI:1.121~1.991)、专业类别为医学类学生(OR=1.776,95%CI:1.254~2.515)、成绩排位前1/3和中1/3的学生(OR=2.764,95%CI:1.854~4.121;OR=2.235,95%CI:1.583~3.155)、充分了解科研的学生(OR=1.643,95%CI:1.007~2.680)科研意愿高。学生愿意参与科研主要是为增强自己科研素养能力(87.6%)、考研就业(80.0%)、获得创新学分(55.5%)等。结论 大部分本科生愿意参与科研,参与科研主要旨在提升科研素养能力,但学生对学校的科研项目和科研制度了解程度不高。高校在推进本科生创新人才培养过程中,应加强科研宣传力度,鼓励学有余力的学生积极参与科研,同时关注非主流专业的建设。
    医学生长时间线上学习效果与应对策略分析——以北京地区为例
    刘亚为, 陈燊浩, 李璐瑶, 韩庭睿, 苟格, 张柠
    2024, 10(3):  380-387.  doi:10.3969/j.issn.2096-045X.2024.03.022
    摘要 ( 31 )   PDF (825KB) ( 1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了解医学生长时间线上学习效果,比较线上与线下学习模式对医学生知识掌握程度与能力培养的影响,为后期医学生在校培养与继续教育提出建议。方法 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对北京市397名大学二年级以上的医学生开展问卷调查,对3名教师和14名医学生开展关键知情人访谈;采用描述性统计、秩和检验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模型描述在线学习效果并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 长时间线上学习使得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在一定程度上有所提升,但也导致医学生临床理论知识掌握程度、临床实践技能、沟通表达能力、团队协作能力有所下降;网络卡顿、师生交流不畅、电子产品干扰等因素均对学习效果有负面影响。结论 长时间线上学习削弱了学生知识掌握程度,未来对不同年级医学生,在临床理论教学与继续教育课程设计上应对相关知识予以补充;线上学习锻炼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应充分总结线上教学经验,通过线上线下融合教学方式,全面提升医学生综合能力。